圖片名稱

新《大氣污染防治法》:讓每一次呼吸充滿甜意

2022-06-13


  環境質量的改善是檢驗環保工作的唯一标準,環保部門将進一步完善工作思路,改進環境質量考核方法,把大氣污染治理水平提到新的高度。環保部副部長潘嶽7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當下,大家最關心的話題可能就是:如何讓藍天常在,那麽,讓人民群衆的期待變爲現實?
  三措施改進大氣環境質量
  環境質量是核心,是根本,環保工作要以改善環境質量爲核心。記者獲悉,8月下旬,全國人大常委會剛剛審議通過了新修訂的大氣污染防治法。潘嶽指出,在經濟發展新常态下,大氣法修訂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從長遠的角度看,制定中國特色的"清潔空氣法"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但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在現階段立法還要考慮實際需要和現實可操作性,不能過于理想化。新《大氣法》已較好地體現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秉持積極穩妥、突出重點、解決現實問題的原則,合理構建了大氣污染防治的制度體系。
  談到具體改進大氣環境質量的措施,潘嶽說,一是既要抓重點污染物,也要抓其他污染物。影響大氣質量的因素很多,改善大氣質量要全防全控。要從質量改善的需要倒推環保工作重點,而不局限于部分行業和企業的一兩個指标。
  二是既要抓區域總量減排,更要抓點源排放達标。目前企業排放超标相當普遍,強化企業排放必須達标是基本要求,假如企業排放達标而區域環境質量仍然超标,那就應當實行總量控制。
  三是既要抓固定源,也要抓非固定源。除了控制工業企業等固定源外,對于機動車船等流動源和農業面源也要嚴格控制其污染物減排。
  采訪中,不少專家表示,大氣污染防治法是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的根本保障。本次大氣污染防治法出現了以下幾個顯著亮點:
  聯防聯控将成新常态
  采訪中記者獲悉,現行《大氣污染防治法》缺乏大氣污染防治的區域協作機制,隻提到城市空氣污染的防治,未涉及如何解決區域性大氣污染問題,導緻行政轄區"各自爲戰",難以形成治污合力。
  這次新修訂的《大氣污染防治法》明确規定由國家建立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統籌協調區域内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實施統一規劃、統一标準,協同控制目标。專家表示,區域聯防聯控機制将成爲我國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合力找回藍天白雲的新常态。
  源頭治理發力精準
  長期以來,由于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成效不明顯,煤炭消費量居高不下,緻使大氣污染治理困局難解。
  據了解,燃油品質直接關系到機動車尾氣排放,爲在源頭解決機動車大氣污染問題,該法修改後增加規定:一是制定燃油質量标準,應當符合國家大氣污染物控制要求;二是石油煉制企業應當按照燃油質量标準生産燃油。另外,爲了加強對行駛中的機動車尾氣排放監管,該法還規定,在不影響正常通行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遙感監測等技術手段對行駛的機動車的排放狀況進行監督抽測,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予以配合。
  爲了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減少燃煤大氣污染,該法提出,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推廣清潔能源的生産和使用,逐步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同時要求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加強民用散煤的管理,禁止銷售不符合民用散煤質量标準的煤炭。
  科技将在治霾中發揮更大作用
  創新驅動是解決環保制約瓶頸和污染問題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強化環境管理的重要支撐。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約10%。據悉,新大氣污染防治法提出,國家鼓勵和支持大氣污染防治的科學技術研究,推廣先進适用的大氣污染防治技術和裝備,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發揮科學技術在大氣污染防治中的支撐作用;鼓勵和支持開發、利用清潔能源。
  采訪中專家表示,新大氣法抓住了大氣環境質量改善這個主線,爲推動大氣污染物全防全控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法律立法宗旨明确、制度主線清晰、監管措施嚴密、處罰違法有力,有諸多創新,體現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态文明建設的新要求,順應了公衆對改善環境質量的新期待,明确了新時期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重點,是一部符合當前環保實際需要的法律。
  良好環境質量既要各級政府勇于擔當,也要環保部門監管到位;既要企業改變生産方式,守法達标,還要公衆轉變生活方式,人人參與。同呼吸、共命運,大家一同攜手留住美麗藍天。相信做到此,我們每一次呼吸,都将能夠感受到清新的甜意……